工程案例

所在位置:

首页工程案例工程案例DN1600mm污水管道紫外光固化修复案例

工程案例

DN1600mm污水管道紫外光固化修复案例

时间:2025-03-17 08:41:00浏览次数:73

项目概况

    近日,安越新材料完成了国内一项创纪录施工项目,单段102.2米、DN1600mm的地下污水管道,使用非开挖紫外光固化工法一次性修复成功。施工井号为WS1282-WS1319,长度为102.2米。

技术难点及方案

    2022年管网病害调查及处置工程一标段,本项目业主主要针对创业路进行病害调查及处置,创业路全长约5公里,上游管径为DN1000,DN1500加压管,下游为DN1600污水管,终点为滁州市清流污水处理厂,车道为双向四车道,人流车流量大,进一步加大了施工难度,倒水方面上游采用两台37.5kw临排导水,通过雨水管截流,下游在用强排导回污水主管,此次维修的污水管主要原因在于渗水,由于大管径又是主干管,故向业主申请紫外光固化修复,业主考虑了现场情况,并从长久考虑,采纳了该意见。

微信图片_20250317084600.png


施工步骤

1.固化前准备工作:

1.1在修复之前应对管道进行预处理,管道预处理应满足原位固化法修复要求。

1.2每次进行固化前,应检查紫外光灯是否能正常工作,并对灯泡表面指纹、灰尘等进行清洁。

1.3当紫外光灯工作时间超过400h时,应进行紫外光灯辐射通量密度测量,然后每隔150h检查一次,当紫外光灯泡辐射密度超过30%时,需要更换紫外光灯泡。

1.4每只紫外光灯管的检测记录应包括批号、编码代号、首次使用时间、运行时间(固化过程)、检查日期、测量值及检测结果等内容。

2.拉入软管前应符合下列规定:

2.1拉入湿软管之前应在原有管道内铺设底膜,底膜应置于原有管道底部,并应覆盖大于1/3的管道周长,且应在原有管道口两端进行固定。

2.2在拉入前,应检查底膜,不得磨损或划伤湿软管,并应准备好分散拉力用的万向吊环。

2.3湿软管拉入应沿管底的底膜将湿软管平稳、缓慢地拉入原有管道,牵引速度和牵引力应根据制造商提供的数值。拉入内衬软管的速度宜控制在6m/min~8m/min。

3.固化时应符合下列规定:

3.1紫外光固化过程中湿软管内应保持压缩空气压力不变。

3.2压力应按湿软管内衬制造商所给出的参数表(管径/壁厚/压力)采用。压力达到参数表压力时,应保持不少于10min。

3.3应按湿软管内衬制造商提出的产品要求采用紫外光灯架型号、灯瓦数、数量以及固化巡航速。

3.4固化巡航时,应测量湿软管内表面上软管内衬固化时的温度。

3.5紫外光设备应自动记录每分钟温度、压力、巡航速度和距离。

3.6湿软管固化完成后,应缓慢降低管内压力至大气压,降压速度不应大于0.01MPa/min。

4.固化完成后:

4.1需对修复管道进行闭路电视检测。

4.2修复后的管道内应无湿渍,不得出现滴漏、线漏等渗水现象。

4.3内衬管表面应光洁,无局部孔洞、裂纹和软弱带。

4.4磨损、气泡或干斑的出现频次每10m不应大于1处。

4.5内衬管褶皱应满足设计要求,当设计无要求时,最大褶皱不应超过6mm。

4.6内衬管应与原有管道贴附紧密。


工艺优势

紫外光固化技术的工艺优势,它的整体优势在于施工过程中对交通、地面、环境、以及地下管网的影响小,并广泛应用到城市管道修复的建设中。优势如下:

(1)不需要破坏地面进行开挖;

(2)施工周期短;

(3)对交通影响小,施工只需占用非机动车道,两个检查井间距离;

(4)适用各种管材的管道(水泥管、钢管、PVC管等);

(5)内衬管耐久实用,内衬材料耐磨损、耐腐蚀、强度大、承压能力高;

(6)整体性强,可以封闭原有的洞孔,裂缝及缺口,隔绝渗入,阻止渗出,对防止马路塌陷,有着重要的预防作用;

(7)保护环境,节省资源,不开挖路面,不产生垃圾,不堵塞交通,对环境影响小。

微信图片_20250317084619.png

办公地址: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汤岸西路89号4号楼
工程中心:厦门市海沧区东孚镇汤岸西路89号

电 话:0592-5062268 / 15306004713
传 真:0592-5051208
邮 箱:info@xmanyue.com
网 址:www.xmanyue.com
闽ICP备18013641号

非开挖APP
公众号